風暴前的寧靜?天空藍得出奇,雖然山邊有點烏雲,卻一點也不影響天空的絢爛!
颱風天的前夕,pipi 去了一趟台北。
這是上個月去北京之前就已預訂好的行程。
此行的目的,為的就是這幅《會動的清明上河圖 》。
《清明上河圖》最初是屬於北宋畫家張擇瑞繪製,
後被歷代所模仿。
描繪了清明時節北宋京城開封及汴河兩岸繁華熱鬧的景象和優美的自然風光。
張擇瑞原畫,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被譽為上海世博會中國館【鎮館之寶】一電子動態版的清明上河圖。
是以北宋時期張擇瑞版本的清明上河圖為創作依據。數百棵樹木和建築依照原創作製作。
這次來台灣展出的長卷為110公分長,6公尺高的巨大螢幕,是原圖的30倍,
需要12台電影級的投影機同時放映。
整幅長卷畫面以四分鐘為一個週期。展出北宋開封府的晝夜風景,
兩分鐘表現白天的開封,兩分鐘表現夜晚,白天出現的人物691名,晚上出現337人。
並參考孟老所著東驚夢華路,找專人製作音樂及配音,畫中人物、舟、車、馬都動了起來。
讓台灣觀眾彷彿親臨九百年前北宋首都開封府風華。
進館的第一幕,大幅的牆壁上投影出漂亮的書法,
大意是對張擇瑞這幅清明上河圖的讚美之詞。
張擇瑞 (1085年-1145年),字正道。宋徽宗時供職翰林院圖畫院,
專攻界畫宮室,尤擅繪舟車、市肆、橋樑、街道、城郭。
「界畫」,是中國畫的一個鍾,在作畫時使用界尺引線,一般用於畫作較工整的內容。
展出的紙本分別是明、清兩幅模仿的清明上河圖。也是所有模仿畫裡最為著名的兩幅,
清 院本圖卷 色彩較鮮艷豐富,物景也多。
清 院版《清明上河圖》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明 仇英版圖卷 就顯得樸素許多,儘管如此,細膩的筆觸,
活潑生動的表情,都使這清明上河圖充滿了生氣,逗趣,
充分的展現了市井小民的生活形態。
明 仇英版《清明上河圖》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清明上河圖』描繪的背景是北宋都城開封。
北宋時期,此處水到密佈,包括前代開鑿的汴河,是"水陸要衝,運路咽喉"。
北宋建都開封,使開封的經濟、文化進一步發展,人口超越百萬,商業與手工業空前繁榮,
並帶動了發達的海外貿易,使開封成為"八荒爭湊,萬國鹹通"之區,
是當時名符其實的國際大都市。
這是清明上河圖放大30倍的靜態圖,跟動態圖相互輝映。
圖底下還有動畫銀幕作局部解說,讓參觀的觀眾對幾處重點先有一番了解。
pipi 為了錄動態版的清明上河圖,是舉得手發酸,站得腳發軟!
現在就請各位好好欣賞一下這令人驚嘆、有趣的畫面。
這動圖有配音的,記得開喇叭嘿....
雖然是聽不清楚,但很有市井人聲鼎沸的臨場感。
仔細看這一段,有一個相當逗趣的畫面,一個頭綁兩個髮髻的小朋友
追著一隻豬跑...最後給他抓到了,抱著跑到橋墩消失人群中。
那動畫連屋頂還有傘面都會動喔!真是可愛耶!
駱駝從城門經過的樣子也是重點喔!白天與夜晚的交替讓畫面更生動。
人潮真的很多耶,要拍得擠到前面去。
真的是很辛苦呢....也看得出來多少人爭相目睹。
看了三個多小時,雖然兩腳發酸,但還是覺得很值得!
走出爭艷館,看到了好美好美的天空,
湛藍的天空幾朵白雲飄然而過,從古代走出現今,真是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
本來...pipi 北京行還沒po完耶!
不過...看完了清明上河圖,就想先分享給大家,
如果有機會就去看看,在花博爭艷館
展到 9月4號為止!要把握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