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10/18上奇摩首頁精選文章
三峽老街
上次帶著小朋友上台北玩了三天
孩子們的乾媽開著車帶著我們到三峽走走看看
這也是pipi第一次來到三峽
以前每次都往海邊跑! 很少到像這樣的地方小鎮上探訪
三峽原為三峽,橫溪,大漢溪三溪匯流之地,故舊稱三角湧。
而早期的三峽,因茶,樟腦,木材和煤的產銷而繁榮;
但今天的三峽,以保存悠久的古建築及人文文化,成為熱門的旅遊地點
沿著三峽鎮清水祖師廟南側的長福街,彎進民權街,令人有種時空錯置,
古典中又帶蒼涼的感覺, 放眼望去,路窄窄的,兩旁房屋,
幾乎清一色用紅磚、小紅瓦建造,紅磚砌出了圓形柱和方形柱,頂起拱形樑,
造就出饒富韻味的感覺。
今天的三峽天氣晴朗,當pipi站在老街上往天空中望去心中驚訝萬分
怎麼今天的天空是這樣的美!
藍澄澄的天,白到晶亮透明的雲
從狹小古老而風韻猶存的老街,望向寬闊明亮而浩瀚無際的天空
心中自有一份感動!是特別的!是震撼的!
清水祖師廟
祖師廟共歷經三度重建,初創於乾隆三十四年,因大地震毀壞, 於清道光十三年重建;
第二是因甲午戰爭馬關條約,將台灣 割讓給日本,但三峽居民不願被統治,以廟為大本營,
但最後因廟堂遭日軍燒毀,直到光緒廿五年再度重建。
第三次重建於民國三十六年,從當地畫壇藝術家李梅樹, 主其事,
他將畢生歲月專門投入弘揚中華藝術,把中國傳統 的建築雕刻之美,
做一處最精采精典的呈現。 故有〞東方藝術殿堂〞之美名。
每一處雕工均是匠心獨運,精雕細琢,可謂是鬼斧神工。 有許多自國外欣賞藝術人士,
均把這裡當成藝術重鎮。 廟宇本身匠心獨具,早已遠遠超越廟宇本身的宗教意義了。
廟裡雕樑畫棟每一細部都極盡雕琢之能事,華麗氣派。 是集聚眾人智慧巧思與技術
每一細微部份都值得細細觀賞。 其中最大特色,那就是柱子特多,是最引人注目的重點,
若全部完工後,數量多達156根,目前已豎立有118根, 可是居台灣全省廟宇最多者。
其中以正殿3對是聞名遐邇的傑作,它使用的可都是本地的石材─觀音石,
與傳統廟柱造形不相同,因極變化,更顯它的豐富。
石柱根根精心雕刻,可分為雙龍柱、單龍柱、花鳥柱及有對聯之圓柱。
華麗繁複石雕、木雕和銅塑,可是祖師廟最大的特色,
精巧雕刻來任替一般廟宇常石的彩繪,因之體而顯生動,且數量之眾多,
可謂是石雕藝術的卓越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