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網路 照片/ 佳君



         清‧梅堯臣 悼 屈原詩

    屈氏已沈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悵,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這首詩道盡了屈原一生的遭遇、處境及悲慘的命運,但他那憂國憂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


神,與日月長存的巍巍人格,千百年來感召哺育無數中華兒女,是 最受人民景仰和熱愛的詩人。據


《續齊諧記》和《隋書.地理志》記載,屈原於農曆五月五日沈汨羅江,中國民間五月五日端午節包


粽子、賽龍舟的習俗就源於人們 對屈原的紀念。西元一九五三年更被列為「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


到世界和平理事會和人民的隆重紀念。





  屈原,名平,戰國楚 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是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他的一生經


歷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此時正是戰國七雄並峙的時刻,中國即將實現大一 統的前夕,


而七雄之中,以秦、楚最強,當時「天下方務於合縱連橫」,鬥爭激烈,「橫成則秦帝,縱合則楚


王」,意謂若連橫成則秦帝統一天下,若合縱成則由楚 稱王天下。秦、楚兩國在當時都有統一天下的


可能。




 屈原處於這樣一個時代,又出身於貴族,加上「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 詞令。」《史記屈原


列傳》,故早年就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任他為左徒(僅次於相令尹),直接參與楚國內政、外交等重


大決策。屈原一心想使楚國富強,進而統一 中國。因此,他對內主張修明法度、選賢任能,限制貴族


的特權;對外則主張聯齊抗秦。雖然得到人民的愛戴與擁護,使楚國一度出現富國強兵,威震諸侯的


局面, 但也因此受到親秦派上官大夫靳尚的嫉妒,受到群小的誣陷及楚懷王深信讒言的疏遠,將他降


職為三閭大夫,成為掌管楚國宗族事務的閒吏(當時楚國貴族為屈、 昭、景三姓,故稱三閭大夫)。


這個差事,對屈原來說無疑是一記沈重打擊,但屈原並不因此而灰心,依然對懷王懷抱幻想,胸懷祖


國,繼續奮鬥。



 屈原一生不惜為祖國,為實現政治理想而努力,卻受群小排擠迫害,但他仍奮不顧身和他們抗爭到

底,誓死不悔。在《離騷》中就貫串著這種義無反顧的抗爭精神 和以身殉國的堅定意志,成功地創造

一個崇高峻潔的人格風範。雖然也有人曾說:「以彼其才,游諸侯,何國不容,而原若是。」是的,

以他的才能在楚國不為所 用,大可到其他諸侯之國去經營,但屈原就是屈原,就是這樣一個忠於君

王,忠於國家,忠於人民以及堅持理想的人。二千多年後,我們每逢五月五日紀念屈原,除 了競渡龍

舟、包粽外,我以為應有更深一層的體認;屈原早已殉國,楚國也早滅亡了,但每個時代往往在紀念

屈原的同時又嫉妒、排擠、陷害當代的屈原,讓史實不 斷的重演,這是值得我們三思的。


 


                                                                           念屈原      


                                                                     憂國憂民憂眾生


                                                                     畢生志業未竟成


                                                                     一生懷才皆不遇


                                                                     汨羅江裡葬英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ip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